綠色包裝產品認證
綠色包裝(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包裝)
綠色包裝(Green Package)又可以稱為無公害包裝和環境之友包裝(Environmental Friendly Package),指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能重復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包裝。
它的理念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是保護環境,另一個就是節約資源。這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保護環境是核心,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又密切相關,因為節約資源可減少廢棄物,其實也就是從源頭上對環境的保護。
從技術角度講,綠色包裝是指以天然植物和有關礦物質為原料研制成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有利于回收利用,易于降解、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環保型包裝。也就是說,其包裝產品從原料選擇、產品的制造到使用和廢棄的整個生命周期,均應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應從綠色包裝材料、包裝設計和大力發展綠色包裝產業三方面入手實現綠色包裝。
1975年,世界第一個綠色包裝的“綠色”標識在德國問世。世界第一個綠色包裝的“綠點”標識是由綠色箭頭和白色箭頭組成的圓形圖案,上方文字由德文DERGRNEPONKT組成,意為“綠點”。
綠點的雙色箭頭表示產品或包裝是綠色的,可以回收使用,符合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要求。1977年,德國政府又推出“藍天使”綠色環保標識,授予具有綠色環保特性的產品,包括包裝。“藍天使”標識由內環和外環構成,內環是由聯合國的桂冠組成的藍色花環,中間是藍色小天使雙臂擁抱地球狀圖案,表示人們擁抱地球之意。外環上方為德文循環標識,外環下方則為德國產品類別的名字。
德國使用“環境標志”后,許多國家也先后開始實行產品包裝的環境標志。如加拿大的“楓葉標志”,日本的“愛護地球”,美國的“自然友好”和證書制度,中國的“環境標志”、歐共體的“歐洲之花”,丹麥、芬蘭、瑞典、挪威等北歐諸國的“白天鵝”,新加坡的“綠色標識”,新西蘭的“環境選擇”,葡萄牙的“生態產品”等。
1993年6月國際標準化組織成立了“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TC207),制訂了像質量管理那樣的一套環境管理標準。到2006年為止,TC207委員會己制定了一些標準(例ISO14000)并頒發實施。美國的企業界、包裝界紛紛實施ISO14000標準,并制定了相關的“環境報告卡片”,對包裝進行壽命周期評定,完善包裝企業的環境管理制度。日本1994年10月成立了環境審核認證組織。歐共體1993年3月提出了《歐洲環境管理與環境審核》,并于1995年4月開始實施。
中國一些企業進入21世紀以后也開始了實施ISO14000系列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