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獎的價值
作者:啟程智業
2001年,中國質量協會在政府的指導、支持和廣大企業的積極參與下,啟動了全國質量管理獎的評審工作,近年來,各地、各行業的協會與政府紛紛設立質量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爭創質量獎,作為全國質量獎評審員及多個地方質量獎的評審員,筆者目睹了一些企業對質量獎價值的認識存在誤區,創獎過程偏離了質量獎設立的宗旨,沒有真正獲得爭創質量獎的價值。
設立質量獎的目的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為了幫助企業應對日益擴大的、更苛求的、競爭更激烈的世界市場環境,在1987年按照《馬爾科姆? 波多理奇國家質量提高法》設立了國家質量獎,同時組織全美最杰出的質量管理專家制定了美國國家質量獎的評價依據。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的設立,相當程度上促進了美國90年代后的發展,使之重新回到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從那時起,已經有80余個國家設立了質量獎。
我們國家無論是全國質量獎還是地方與行業的質量獎,設立目的主要是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建立有效的質量激勵機制,引導和激勵企業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競爭環境,追求卓越的質量經營,提高企業的經營質量和競爭能力。
對質量獎的認識誤區
正如老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說過“不尚賢,使民不爭”,當政府及行業協會設立質量獎后,一些企業根本不去關注質量獎設置目的,盲目“爭創”質量獎。他們在寫報告上下的功夫比實際行動多,關注獎項比關注改進多,照搬照抄、工具至上的比獨立思考、自主創新的多,“包裝上市”,以此行為“爭創”質量獎,企業及員工真正能獲益多少呢?這種行為明顯違背了質量獎模式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
質量獎的價值
物質獎勵
當前全國約一半的省、市、自治區政府已設立政府質量獎,更多的省會城市、地級市、甚至一些區縣政府也在紛紛設立質量獎,政府撥出專款獎勵獲得質量獎的企業,獎金的數額也比較可觀,多的如深圳市市長質量獎,對獲獎企業的獎勵金額高達300萬人民幣,少的如一些城市政府也給予獲獎企業幾萬元的獎勵。作為爭創質量獎的短期收獲,物質的激勵對企業參與質量獎申報,實施卓越績效模式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品牌價值
從美國來看,申請波多里奇質量獎的只有幾十家,最終獲獎的只有幾家,如同只有少數
“精英中的精英”才能在奧運會競賽中獲得“金牌”或奧斯卡電影節獲得“金獎”一般,美國總統親自頒獎,企業的品牌價值大幅提升。
我們國家雖然還沒有國家政府質量獎,但獲得不同級別的政府質量獎及獲得全國質量獎也對企業的品牌價值有極大的提升作用,可以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形象,有助于市場的拓展,可以鼓舞員工,以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優化企業文化。獲得質量獎的企業被認為是在經營質量方面取得的最高榮譽,將成為其他企業學習的標桿。很多跨國公司鼓勵子公司申報當地的質量獎,增強企業在當地品牌價值。香港地鐵為拓展內地市場,于2006年爭創了全國質量獎,迅速提升了在內地的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
經營實效
爭創質量獎的最大價值是企業在爭創質量獎過程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取得實效。這也正是設立質量獎的目的所在。
是否能夠獲得這樣的價值在于我們企業是否真正導入質量獎評審所倡導的卓越績效模式,正是這種管理模式能夠幫助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所以創獎過程實際上正是質量獎帶給企業的最大價值。
卓越績效是“通過綜合的組織績效管理方法,使組織和個人得到進步和發展,提高組織的整體績效和能力,為顧客和其他相關方創造價值,并使組織持續獲得成功”經營管理模式。
卓越績效模式為指導組織的經營管理提供了一種框架,每一個方面都自成體系,具有特定功能與作用,同時又與其他方面唇齒相依,相互作用,為組織勾勒出了必須重視的各個主要方面。套用人們熟悉的“木桶原理”,組織的競爭力猶如盛放在由卓越績效準則的7個類目為“木板”所構成的一個“木桶”中,組織要保持高的競爭力,這一木桶的每一塊板子必須足夠長,各塊板子之間必須足夠契合,組織利用卓越績效管理系統的管理框架的作用可以逐步建立自身的經營管理綜合體系,系統提升組織的綜合經營與管理績效。
卓越績效模式為組織提供了一個適合內外部診斷的系統標準,這個標準具有權威性與可操作性,可以從組織整體優化目標出發,從對公司業績有關鍵性影響的“結果—過程—系統因素”關系鏈中發現企業在運營中存在的根源性、系統性問題,排除表面的、貌似嚴重的枝節問題的干擾,直奔根源性的關鍵問題所在,從而幫助企業尋找到最小而有效的“杠杠解”,用一分努力就可以翹起十分的成績,使得診斷的有效性、針對性大大提高,組織投入的改進努力得到倍增回報。
申報質量獎的企業不論是否獲獎,都會得到質量獎評審專家的評價反饋報告。這對企業學習、理解和實施卓越績效模式非常有價值,企業可以將它看作是一份全面、系統的咨詢報告,幫助企業更好地實施卓越績效模式。
美國曾就“卓越績效標準和質量獎的價值”對308位CEO進行了調查,調查的結果說明絕大多數的CEO認為“卓越績效標準和質量獎”在激勵美國企業改進質量(79%)和提升和提升競爭力(67%)方面極其有價值和很有價值。我國企業的CEO也有同樣的認識。海爾集團CEO張瑞敏說:“全國質量管理獎能引導和激勵企業致力于卓越的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從而具備參與國際競爭的必要條件。”有一家堅持創獎4年的企業CEO說:“卓越績效標準為我們應對新形勢的挑戰,提供了一套系統的經營質量管理方法,指導我們把想做的事情如何做好。”
實施卓越績效模式,爭創質量獎帶給企業的價值將是巨大、綜合與長遠的。2006年美國質量學會主席龍升在參加全國質量獎大會時說:“美國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每年可帶來相關的收益大約為240.65億元,收益與成本比率保守的估計為207∶1”。2010年在全國質量獎頒獎大會上,獲獎的濱州活塞董事長李俊杰在大會發言時說“多虧去年我們沒有獲獎,否則我們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會取得當前的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