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績效管理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概要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國務院頒布的《質量振興綱要》的有關規定, 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質量管理司提出, 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負責起草制定 GB/T19580-2004《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標準于2004年8月30日發布, 2005年1月1日起實施。配套發布、使用的《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實施指南》。 該標準參照國外質量獎的評價準則,結合我國質量管理的實際情況, 從領導,戰略,顧客與市場,資源,過程管理,測量、 分析與改進以及經營結果等七個方面規定了組織卓越績效的評價要求 ,為組織追求卓越績效提供了自我評價的準則, 也可用于質量獎的評價。
產生背景 “卓越績效模式”該模式源自美國波多里奇獎評審標準, 以顧客為導向,追求卓越績效管理理念。它不是目標, 而是提供一種評價方法。 “卓越績效模式” 是80年代后期美國創建的一種世界級企業成功的管理模式, 其核心是強化組織的顧客滿意意識和創新活動, 追求卓越的經營績效。“卓越績效模式” 得到了美國企業界和管理界的公認,該模式適用于企業、事業單位、 醫院和學校。世界各國許多企業和組織紛紛引入實施, 其中施樂公司、通用公司、微軟公司、 摩托羅拉公司等世界級企業都是運用卓越績效模式取得出色經營結果 的典范。2001 年起,中國質協在研究借鑒卓越績效模式的基礎上, 啟動了全國質量管理獎評審。
《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標準的特點 一是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的發展和現實相結合的反映。 質量管理作為一門科學,從產生、 發展到不斷變革已歷經了將近1個世紀。《卓越績效評價準則》 源自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是對全面質量管理的創新和發展。《卓越績效評價準則》 更加強調質量對組織績效的增值和貢獻,反映質量和績效、 質量管理和質量經營的系統整合; 強調質量是組織的一種系統運營的全面質量, 要以追求組織效率的最大化和顧客價值的最大化為目標; 強調組織的文化建設。 二是國際成功經驗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成果。 國家質量獎是我國質量領域的最高獎項, 應代表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 應該是許多成功企業的經驗總結。因此,《卓越績效評價準則》 定位在國際先進質量管理經驗和方法的最新總結上, 要求全方位地提升企業綜合素質。同時, 結合中國企業質量管理的實際情況, 強調堅持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強調戰略和資源, 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建立誠信體系等。 三是關注五大利益相關方。關注顧客、股東、員工、 供應商和社會五大相關方的利益,旨在創造和諧共贏的平衡價值 四、《卓越績效評價準則》與ISO9001: 2000標準之間的關系:
1、《卓越績效評價準則》與ISO9001: 2000標準都是質量管理的標準,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ISO9001標準是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是符合性標準, 目的是為了證實企業有能力穩定地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 的產品。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則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為企業提供了追求卓越績效的經營管理模式, 為國家質量獎的評價和企業自我評價提供了依據,它用量化指標( 1000分)平衡地評價企業卓越經營的業績, 是評價企業卓越績效成熟度的標準。
2、 如果說ISO9001等合格評定體系側重于解決組織內部職責及接 口的清楚的“分工”問題, 那么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所評價的就是組織內部乃至內外部“ 協調一致、融合互補”程度的“不分家”問題。“不分家” 的程度越高,則管理的成熟度也越高,也就越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