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執行力
執行力就是按質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就是部門和個人理解、貫徹、落實、執行決策的能力。打造執行力分為三個主要要素:人員、任務、流程;人員分為不同的角色:帥、將、兵,而不同角色的人員應該對任務的理解有不同的要求,然后按照合理優化的流程,協調不同角色的人員完成約定的任務。
看似簡單的理論,要在工作中實踐,一點都不簡單。高效的執行力從個人的角度歸納為能力與態度兩方面。
能力是提高執行力的基礎要素。作為“帥”,就是決策者,要有一定的政治素質、責任感、科學的發展觀;作為“將”,就是中層的執行者,要具備對上級決策者決策的正確解碼能力、分解任務的能力、還有上下左右的協調能力等;作為“兵”,則要具有熟練的業務技能、細節的把握能力和不講條件、飽滿的工作熱情。這些角色的分工又都是相對的,在一定的局部可能是作為“帥”,但在大的系統里可能也是“將”,或者是“兵”。每個角色都要根據自己所處的相對位置,通過加強學習和實踐鍛煉來提高自身的能力。
態度就是提高執行力的關鍵要素。我們工作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情,你會有一百個理由去做;如果你不愿做一件事情,你同樣會有一百個借口不去做。也就是說,當任務、目標、人員、流程都安排好了,執行者的態度決定執行力的強弱。
作為管理者,應努力尋找影響隊員工作態度的因素,努力提升它,團隊的執行力就會自然提升。作為隊員,無論何種處境,都要時時謹記提高自己的執行力,因為執行力就是自己的競爭力,會幫助組織成功,同時實現自我價值。
打造高效執行力是一項系統工程,應把它融入到組織的文化中去,通過量的積累才能真正擁有一支強大執行力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