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大陆,久久精品一品二品三品无码免费,99最新免费精品视频,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首頁
 
韶關市武江區沐溪大道168號莞韶產業園一樓辦事大廳
0751-8203663
0751-8203663
yb8203663@163.com

文章詳情

關于印發《廣東省2024年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

來源:點擊:時間:2024-06-03 15:40:58

各有關地級以上市、縣(市、區)農業農村局:

  為深入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促進畜禽糞污和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推動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根據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關于深入推進2024年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的通知》(農農(肥水)〔2024〕11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我廳制定了《廣東省2024年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執行中如遇問題,請徑向省農業環境與耕地質量保護中心反饋。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

  2024年5月30日

  (聯系人:周春娜,聯系電話:020-37288083,郵箱:nynct-37288083@gd.gov.cn)


廣東省2024年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實施方案

  為深入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加快推廣種養循環模式,促進畜禽糞污和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推動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根據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關于深入推進2024年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的通知》(農農(肥水)〔2024〕11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獎補政策,推廣三年試點形成的成熟有效組織方式和技術模式,穩定扶持、培育壯大一批糞肥還田社會化服務主體,形成更加穩定的“種養+服務一體化”種養適配、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和長效機制。在科學評估種植業糞肥需求和負荷消納能力的基礎上,整縣推進糞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建立健全綠色種養循環發展有效機制,促進生產主體種養小循環和區域種養對接中循環,推動實現生態循環和綠色發展。

  支持和鼓勵各試點縣結合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實施本項目。充分利用農村自然地理條件,根據農作物對營養和水分需求,對按照《農村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指南》(農辦社〔2020〕7號)等相關規范標準經無害化處理的廁所糞污,開展施肥、灌溉還田試點,減少農村環境污染,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二、任務目標

  2024年國家繼續支持仁化縣、博羅縣、陽江市陽東區、陽春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英德市和羅定市等9個縣(市、區)深入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試點縣要完善獎補政策,建立健全綠色種養循環發展有效機制,集成推廣2套以上糞肥還田主推技術模式,帶動縣域有機肥施用面積占比較上年度有提高。

  三、重點工作

  (一)制定實施方案。試點縣人民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結合轄區種養實際和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潛力,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糞肥還田利用機制和模式。制定完善年度實施方案,明確糞肥還田規模(面積),確定還田區域、作物種類、糞肥還田技術模式、種養對接機制,完善獎補政策,優化組織推動形式,合理安排實施進度,強化示范帶動,保障試點工作順利推進。實施方案經試點縣政府領導或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審核后加蓋農業農村局公章,于6月18日前上報備案。

  (二)健全機制模式。

  1.培育壯大服務主體。制定糞肥還田社會化服務主體考核管理制度,完善準入標準和評價退出機制,項目服務主體動態調整,原則上無需每年遴選。加強服務主體日常管理和考核,經考評合格的服務主體可繼續承擔本年度試點任務,新增服務主體優先遴選服務能力強、設施裝備基礎較好、無不良信用記錄的服務主體參與項目工作。有條件的地區,鼓勵組建服務綜合體、聯合體,整合資金、人力和裝備,進一步延伸服務鏈條,拓展服務范圍,增強服務組織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2.完善種養循環有效機制。各試點縣要根據區域種養布局和農村人口分布特點、規模大小等,通過簽訂長期合同等方式,因地制宜建立穩定的種養對接合作機制。加快完善利益鏈接機制,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組織種植、養殖、服務等主體開展多方定價,形成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建立緊密銜接、互惠互利的服務運行模式。通過項目實施,建立長期穩定、簡便易行、經濟可行的“一縣一策”種養循環運行模式,探索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有效模式和組織方式。

  3.集成推廣技術模式。試點縣要圍繞當地主栽作物,優化建立2套以上縣域糞肥還田主推技術模式,明確有機無機配合比例、糞肥用量、施用時間、施用方式等技術要點,指導服務主體科學開展糞肥還田。積極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加強集成創新,優選一批好用實用的糞肥還田機械,分作物分糞肥種類集成一批務實管用的輕簡化機械化技術模式,提升糞肥還田定量化、科學化水平。在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試點區域,要根據人口分布、環境特點、村民意愿及習慣等因素,按房前屋后、農業利用、生態消納等途徑合理選擇資源化利用方式。積極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與生活污水治理有機銜接,因地制宜推進廁所糞污與農村生活污水分散處理、集中處理與納入污水管網統一處理,建立廁污共治與庭院經濟和農業綠色循環利用模式,開展聯戶、聯村、村鎮一體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廣“液體糞肥+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推動沼液和經無害化處理糞水的還田利用。

  4.優化組織推進形式。探索優化組織形式,采取“服務主體+村集體+農戶”“服務主體+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充分發揮村集體與合作社的組織推進作用,整合服務需求,集中連片推進,解決糞肥還田服務需求分散、服務對接成本高的問題,完善試點工作推進機制,加快糞肥還田進度,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開展整村或整鎮糞肥還田。

  (三)完善獎補政策。試點縣結合當地實際,明確資金使用計劃,優化實施范圍和補貼標準,提高服務主體積極性,帶動地方財政和社會資本投入,提高糞肥還田服務規模效益,降低運營成本,形成良性循環發展,推動畜禽糞肥就近就地還田利用。

  1.實施范圍。試點主要作物包括糧食、蔬菜、水果、茶葉、花生、甘蔗和南藥等作物。支持對象主要是提供糞污收集處理與糞肥還田服務的企業(不包括養殖企業)、合作社、示范性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等社會化服務主體。

  畜禽糞污產生量高于縣域種植業消納量的試點縣,可在本縣種植業滿負荷消納后,選擇相鄰1-2個縣消納,對畜禽養殖場較為靠近鄰近縣農田的,也可選擇相鄰縣的鎮、村農田對接消納還田,但均需嚴把糞肥質量和完善相關臺賬等監管工作程序。

  2.補貼內容。一是糞肥還田服務,結合當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主推技術模式,對畜禽糞污收集處理、糞肥運輸施用等重點環節服務和商品有機肥還田服務予以獎補;對農村廁所單戶或聯戶糞水收集施用進行適當獎補。二是基礎性工作,補助開展有機肥資源及施用調查、田間試驗監測、糞肥質量抽檢、宣傳培訓、技術指導、信息化監管和審計驗收等。

  項目資金不得用于補助養殖主體畜禽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糞肥還田利用機械可通過農機購置補貼應補盡補。

  3.補貼標準。充分考慮養殖主體、種植主體和專業化服務主體發展需求,結合實際綜合考慮糞肥類型、運輸距離、施用方式、還田數量等因素,開展試點典型模式經濟分析,合理測算各環節補貼標準,探索分作物和糞肥種類補貼模式。根據三年試點糞肥還田成本綜合測算,可對補貼標準進行適當調整,鼓勵糞肥還田向大田作物傾斜。

  一是糞肥還田服務補貼。優先選擇糞肥還田全環節服務,依據社會化服務主體還田面積,按本地區糞肥收集處理、運輸、施用服務總成本的畝均標準打包獎補。蔬菜、果樹和茶葉等經濟作物糞肥還田服務補貼標準不超過總成本的30%,水稻等糧食作物糞肥還田服務可適當提高補貼比例,但不超過50%,以提高糧食種植農戶施用有機肥的積極性。

  二是商品有機肥還田補貼。優先選用以本地畜禽糞便為主要原料生產的商品有機肥,補貼標準為每噸不超過350元,補貼資金不超過項目資金總額的10%。

  三是基礎性工作補助。有機肥資源及施用調查、田間試驗監測、糞肥質量監管追溯、總結評估、宣傳培訓及技術指導等工作予以直接補助,費用原則上不超過項目資金總額的8%。

  農村廁所糞水收集施用獎補標準由試點縣探索,取得經驗后,再進一步復制推廣。

  (四)落實田間試驗監測。

  按照《關于印發廣東省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試驗方案和效果監測方案的通知》(粵農環耕〔2021〕5號)要求,年底前基本完成本年度田間試驗和效果監測任務,并完善土壤和作物品質等檢測項目。認真做好試驗監測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按要求及時填報“全國綠色種養循環糞肥還田追溯服務平臺”,根據試驗監測結果及時優化糞肥施用技術參數,提高施肥科學性和精準性,總結形成試驗報告和監測報告。加強試驗監測點管護,無特殊情況不得隨意調整,確保試驗監測數據的連續性與可靠性。

  (五)強化糞肥質量監管。

  1.嚴格落實糞肥質量服務主體負責制。糞肥收集、處理和還田施用嚴格執行相關標準規程,確保糞肥規范生產、安全還田,杜絕二次污染。還田的商品有機肥質量應符合按《有機肥料》(NY/T 525-2021)要求,還田糞肥的砷、汞、鉛、鎘、鉻等有毒有害限量指標應符合《有機肥料》(NY/T 525-2021)要求。服務主體還田糞肥和商品有機肥須使用質量合格產品,健全糞肥檢測與還田服務臺賬。

  2.加大糞肥質量監管力度。農業農村部門要落實資金保障,切實加大監管抽查力度,堅決守牢還田糞肥質量安全底線。對享受項目補貼的商品有機肥、社會化服務主體生產的糞肥每年抽檢不少于2次,對種植主體自漚自用的糞肥進行抽查,拒絕抽查的服務主體取消項目參與資格。對檢測質量有問題的,相關主體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屢次出現質量問題的,取消其項目實施資格,追回該批次有機肥料財政補貼資金。

  (六)加大宣傳培訓力度。試點縣要制定宣傳培訓計劃,創新方式方法,充分應用“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宣傳培訓實效。一是通過多種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廣泛宣傳綠色種養循環農業惠農政策,對糧食安全、耕地保護、生態環境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以及試點工作成效、機制創新和成熟模式等,通過有“看頭”的示范樣板、有“說頭”的典型案例,講好農業綠色發展故事,示范帶動有機肥推廣應用。年底前,各試點縣要在省級及以上媒體平臺開展至少1次宣傳報道。二是在關鍵農時季節開展綠色種養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培訓指導力度,提升糞肥還田服務主體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提高農戶科學施肥水平和施用有機肥積極性,增強服務主體的示范帶動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推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已列入黨政同責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檢查內容。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定期開展項目進展情況調度。試點縣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項目實施主體責任,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高度重視,親自部署、大力推動,領導小組切實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壓緊壓實各級各部門責任,落實人員和資金保障;要充分考慮農時季節和糞肥還田特點,簡化項目審批流程,在確保上年度任務清零的基礎上,加快完成本年度任務與資金執行,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試點目標任務。

  (二)夯實技術保障。充分發揮各級專家指導組作用,分片包干為試點工作提供全程技術指導服務。在關鍵農時季節,組織專家采取專題講座、進村入戶、直播答疑等形式開展糞肥科學還田、廁污共治技術指導,保障試點工作科學、規范、有序開展。組織科研單位、服務主體和企業等開展輕簡化機械化糞肥還田技術和施肥機械研究、示范和推廣,提高糞肥還田效率和降低施肥成本。

  (三)加快資金執行。項目資金已通過《廣東省財政廳關于提前下達2024年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預算的通知》(粵財農〔2023〕197號)提前下達,每個試點縣1000萬元。各級要按照《農業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資金管理辦法》和中央財政資金約束性任務要求,嚴格項目資金監管,專款專用,嚴禁擠占挪用、虛報冒領,確保資金規范安全使用。地級市農業農村部門6月10日前在省農業農村廳專項資金管理系統(http://120.197.34.35: 8001/nytzj-web/minstone/login)填報項目資金分配情況。試點縣農業農村部門要優化資金支付方式,通過預付款、分期支付等方式,加快資金執行進度,原則上年底前支出不低于80%,并避免出現拖欠款情況,保障服務主體的積極性和試點工作取得預期成效。每月25日前在“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http://zyzf.xnzb.org.cn)上報資金執行情況。

  (四)完善項目管理。

  1.嚴格落實全程監管機制。依托“廣東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監管平臺”和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完善糞肥還田全程可追溯監管機制。有條件的地方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通過具備相關服務能力的第三方提供監管技術支撐,提高試點監管規范性和工作效率。

  2.加強督導和進展調度。我廳和地級市農業農村部門在試點關鍵時期和重點地區派出工作組開展項目督導和調研,確保各級責任落實、措施到位、執行有力。嚴格執行“一季一調度,一年一總結”制度,調度數據定期通過“全國綠色種養循環糞肥還田追溯服務平臺”上報,并提交有關工作文檔、圖片等佐證材料。

  3.做好總結驗收。一是加強對項目服務主體和監管技術支撐單位的日常管理與考核,考評結果作為資金撥付和下年度服務主體資格確定的重要依據。二是認真做好總結評估。試點年度總結評估采取縣級自評、省級審核、部級綜合評估復核的方式,評估結果作為項目安排的重要依據。各試點縣要按照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評估評分標準(見附件)認真開展自評,形成自評報告。項目年度總結評估、績效自評、試驗監測報告等材料于12月15日前報送。三是及時開展項目驗收。項目建設完成后3個月內進行項目審計和初驗收,初驗收合格的向我廳申請省級項目整體驗收。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鲁县| 花莲市| 神木县| 滦平县| 台湾省| 木里| 珲春市| 汉源县| 大姚县| 桦南县| 宁陵县| 安阳市| 札达县| 凉山| 安平县| 长海县| 北流市| 宜城市| 建阳市| 南通市| 凤庆县| 玛沁县| 宜春市| 汕尾市| 金寨县| 铜山县| 湘潭市| 陇西县| 尤溪县| 天台县| 绥芬河市| 宝丰县| 侯马市| 农安县| 璧山县| 老河口市| 桓台县| 博爱县| 鲁山县| 新和县| 库尔勒市|